程序员求职经验分享与学习资料整理平台

网站首页 > 文章精选 正文

Android跨进程通信(android跨进程通信应用场景)

balukai 2025-03-20 12:19:10 文章精选 4 ℃

跨进程通信的几种方式

  • 文件共享:不同进程访问相同文件,实现线程之间数据通信,但是多个进程同时访问会出现数据一致性等问题,不适合高并发;
  • MMKV: MMKV是微信团队开源的高性能 key-value组件,良好的支持Android跨进程通信;
  • Socket: 通过网络的方式实现进程之前通信, 功能强大,可通过网络传输字节流,支持一对多实时并发通信,主要场景是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互;
  • Binder: Android系统中大部分场景的跨进程通信实现方式都是基于Binder。

为什么需要多进程

默认情况下,一个app只会运行在一个进程中,进程名为app的包名。Android系统对每个应用进程的内存占用是有限制的,占用内存越大的进程,被系统杀死的可能性就越大。使用多进程可以减少主进程占用的内存,避免OOM问题,降低应用退到后台被系统杀死的概率。

实现一些特殊功能

比如可以实现推送进程,使得主进程退出后,能离线完成消息推送服务。还可以实现守护进程,来唤醒主进程达到保护目的。还可以实现监控进程专门负责上报bug,进而提升用户体验。还有腾讯开源的即时通讯mars,也是将通信核心放在独立进程中,用于更好地保持app的存活率。

多进程产生的问题

  • Application的重复创建

创建新的进程时会创建新的Application对象,而我们通常在Application的onCreate方法中只是完成一些全局的初始化操作,不需要多次执行。

解决思路:获取当前进程名,判断是否为主进程,只有主进程的时候才执行初始化操作

  • 静态成员和单例模式完全失效

进程间的内存空间是相互隔离的,一个内存空间的值修改不影响另一个的值。

  • SharedPreferences 的可靠性下降

多进程并发问题不好解决,应该尽量避免多进程并发操作,比如可以只让主进程进行对数据库的操作。

  • 线程同步机制完全失效

Android IPC

IPC 即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进程间通信)。

Android 基于 Linux,而 Linux 出于安全考虑,不同进程间不能之间操作对方的数据,这叫做“进程隔离”。

在 Linux 系统中,通过虚拟内存机制来实现进程隔离。虚拟内存机制就是为每个进程在逻辑上分配了线性连续的内存空间,每个进程只管理自己的虚拟内存空间,因此从逻辑上实现了进程间的隔离。

每个进程的虚拟内存空间(进程空间)又被分为了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进程只能访问自身用户空间,只有操作系统能访问内核空间。

由于进程只能访问自身用户空间,因此在传统的IPC中,发送进程需要通过copy_from_user(系统调用)将数据从自身用户空间拷贝到内核空间,再由接受进程通过copy_to_user从内核空间复拷贝到自身用户空间,共需要拷贝2次,效率十分低下。Android采用的是Binder作为IPC的机制,只需复制一次。

Binder

为什么选用Binder作为IPC的机制?

  • 性能较好,管道、消息队列、Socket方式都需要2次数据拷贝,而Binder只需要1次数据拷贝,性能仅次于共享内存。
  • 缺点少,Binder基于C/S架构,架构十分清晰明了,相比于内存共享,其实现方式更为简单,且无需解决同步问题。
  • 安全性好,Android为每个安装好的应用程序分配了自己的UID,传统的 IPC 形式,无法识别对方的身份标识(UID/GID),而使用 Binder IPC 时,这些身份标示是跟随调用过程而自动传递的。Server 端很容易就可以知道 Client 端的身份,非常便于做安全检查。

Binder 1次拷贝的原理:

Binder IPC通信的底层原理是通过内存映射(mmap),将接收进程的用户空间映射到内核空间,有了这个映射关系,接收进程就能通过用户空间的地址获得内核空间的数据,这样只需发送进程将数据拷贝到内核空间就可完成通讯。

一次完整的Binder IPC通信:

  1. 在内核空间创建一个数据接收缓存区。
  2. 在内核空间中开辟一块内核缓存区。
  3. 建立接收进程和数据接受缓存区的映射关系。
  4. 建立内核缓存区和数据接受缓存区的映射关系。
  5. 发送进程调用copy_from_user() 将数据copy到内核缓存区。

AIDL

AIDL是一个缩写,全程是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也是android接口定义语言。准确地来说,它是用于定义客户端/服务器通信接口的一种描述语言。它其实一种IDL语言,可以拿来生成用于IPC的代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其实是一个模板。

通过AIDL,可以让本地调用远程服务器的接口就像调用本地接口那么接单,让用户无需关注内部细节,只需要实现自己的业务逻辑接口,内部复杂的参数序列化发送、接收、客户端调用服务端的逻辑,你都不需要去关心了。

在Android process 之间不能用通常的方式去访问彼此的内存数据。他们把需要传递的数据解析成基础对象,使得系统能够识别并处理这些对象。因为这个处理过程很难写,所以Android使用AIDL来解决这个问题。

Messager

Messenger是基于消息Message的传递的一种轻量级IPC进程间通信方式(通过在一个进程中创建一个指向Handler的Messenger,并将该Messenger传递给另一个进程),当然本质就是对Binder的封装(也是通过AIDL实现的 )。通过Messenger可以让我们可以简单地在进程间直接使用Handler进行Message传递,跨进程是通过Binder(AIDL实现),而消息发送是通过Handler#sendMessage方法,而处理则是Handler#handleMessage处理的;当然除了Handler之外还可以是自定义的相关的某些IBinder接口,简而言之,Messenger的跨进程能力是由构造时关联的对象提供的。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