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求职经验分享与学习资料整理平台

网站首页 > 文章精选 正文

深度笔记 | 从8000增至3.8万人,唯品会HR是如何做到

balukai 2025-03-02 16:08:08 文章精选 17 ℃

文/猎聘论坛记录员

沈剑 ? 唯品会人力资源招聘经理

不同的企业有不一样的校招方法。做招聘的HR都知道,公司的人才战略要配合公司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相同的做法可能不是适用于所有公司,但是思考方法的方法是适用于所有公司的。所以,我更多的会跟大家讲述,唯品会在不同阶段为打造校园雇主品牌而做的一些思考与措施,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一、校园招聘变革

唯品会成立7年多,这7年多,公司经历了几个大的阶段。我们在2011年才开始做校园招聘。当时,我们的校园招聘做的非常粗糙,我们在每年校招的时候,到学校里面做宣讲会的场地很小,现场也只有十几、二十个人。讲完之后,也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我们这里工作,大家甚至不知道我们公司是干什么的。

2013年的时候,公司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并且已经上市一年多,营业额也开始破百亿。在2013年8、9月份的时候,公司股价大概是60美金,一段时间之后是100美金,又过了一阵,到了150美金,最后一直涨到300多美金。公司高速发展,人员也在快速膨胀,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非常缺少人才,尤其是基层管理人才,所以我们要培养基层管理人才,我们校园招聘在招聘的主要是综合管培生。

公司股价上涨的背后说明公司发展的非常快。2013年,公司有8千多人,现在有3万人多人,公司的人数和业绩都在快速地增长。公司快速扩张的背后要靠我们去吸纳所需要的人才。

2013年之前,我们的方式是招聘管培生。管培生进入公司之后,我们会进行半年的培训和轮岗。经过半年的培训和轮岗之后,我们安排管培生到不同的公司进行轮岗和学习。起初发现是可行的,因为人数只有几十人,各个部门也愿意收人,我们在分析数据的时候也非常容易。

2013年之后,我们各条产品线都已经分的非常细了,而且各个部门增长的业绩压力非常大。比如,2012年,我们做52个亿的成交额,到2013年我们要做124亿。从2013年开始,我们要从100多亿继续翻倍的增长,越来越难了。这背后对团队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2013年以前,我们会让管培生进行轮岗,每个管培生都要在各个部门轮岗一圈。当我们想把这些人安排进各个部门的时候,各个部门却拒绝了。因为同一批人,善于自我展示的人可能占50%,这些人很快被抢完了;另外一些不善于展现,但对公司很了解的人,很多部门不愿意要。

2013年以后,问题出现了,我们培养的人才已经不再是各个部门想要的。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要怎么改善?经过我们整个HR团队的讨论,我们开始调整方向。

从2014年开始,我们开始做定向的管培生。我们先帮各部门圈定技术方向、商务方向或者是其他的物流方向的人才,并让部门参与招聘过程和选拔过程,再由我们公司统一培养这些人才。半年之后,管培生将被分配到专属部门,我们则负责提供更多的培养资源。

二、VIT校园人才发展计划

在2014年的时候,我们跟计算机学院的老师,包括社会上一些相对比较厉害的技术大牛沟通的时候,说我们是一家互联网电商的公司。然后,他们会说:“你不就是一家网店吗?”或者“你不就是一家做网去上卖东西的吗?”当学校的老师知道我们公司工程师有1000多人时,他们会觉得很不可思议:你们公司要这么多技术干嘛?

我们发现,我们自身的形象跟我们想在学校里面所塑造的形象,跟别人对我们认知的形象是有差异的。那么,我们怎么可以把这个差异给填平?怎么让别人真的了解我们?真的对我们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于是,我们决定去学校建立我们的校园雇主品牌,我们的校园雇主品牌1.0的计划应运而生。

1VIT校园人才发展计划1.0

当时,我们定义校园人才发展计划1.0计划的叫VIT,VIT就是唯品会校园人才发展计划,Very Important Talent。我们想让别人知道我们是一家时尚的互联网公司。那么,怎么把我们想传递的信息顺畅地传递到学校里面去呢?我们当时更多的是在考虑企业的诉求,想为整个电商行业培养人才,为什么呢?因为,在2013年之后,我们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个比较大的瓶颈,国内真正做电商的人才比较少,而且我们又做到了国内特卖领域的第一,我们走的路是没有人走过的,也没有跟我们一样量级的企业为我们输送人才,我们需要去培养人才。

我们不仅要为整个公司培养人才,同时,也要为行业培养人才,为社会培养人才。我们给这些在校的学生赋能,给他一些能力和经验上的灌输,让他在出校门的时候,变成一个电商的人才。

因此,我们推出校园人才的招聘计划和校园人才成长计划。

1)校园人才招募计划

为了招到真正适合我们的人才,我们提出了实习生招聘计划——唯跃项目。让这些同学提前进入我们公司,一方面,让人才适应公司,另外,也让公司考察、观察这个同学是否真的适合我们公司。通过学习计划的优秀人才,我们会提前给他offer,让他走我们的绿色通道。这是目前绝大部分企业,包括BAT和在校招领域走得比较前的企业,都通用的方法。

虽然,实习生计划可以满足我们部分的校招需求,但还是要继续通过校招满足更多的需求。我们的应届生招聘计划,也存在人才是否真的适合企业的问题。那么,到底怎么可以做得更精准?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定点、定向跟很多学校合作,提前跟这些同学有更多的接触和互动,让我们对这些同学有更多的了解。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项目是国际管培生招聘的项目。2013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已经做到国内的市场第一了,而且我们会持续保持并快速地向前发展。老板们那时觉得,公司要为全球化做出战略和人才方面的储备。因此,我们有了国际管培生的培养项目,我们虽然没有立刻走向国际化。但是,当我们已经预见到全球化很快会发生。

到现在,我们还在做国际管培生的项目,这个项目除了储备国际化的人才之外,也会让这些人做一些公司战略级的项目进行学习和了解,让他们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帮助公司。

(2)校园人才成长计划

这个计划更多的是针对学校里面的不同人群,我们要给我们的目标群体讲故事,向他们传达我们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去传输我们的雇主品牌。我们做了两个活动:

一是校园的菁英班,我们会跟学校的院校合开一些跟电商相关的系列课程,通过这些课程让同学知道我们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我们的用人理念是什么,然后,加深他对电商行业的兴趣,加深对我们企业的了解。

第二个就是唯享汇。我们会找“大咖”到学校给学生开一些讲座,向学生分享一些行业内的或者是专业领域上的一些知识,跟学生有一些互动和交流,让他们了解我们企业。

其实,这两个项目的作用都是把我们想传递的信息传递给到同学们,同时,增强他们在电商专业方面的一些能力和技能。

2VIT校园人才发展计划2.0

从去年开始,我们发现想象是美好的,但我们想的跟学生想要的并不一样。我们需要在过往的技术上做一些提升,达到我们想达到的目的。所以,我们提出了VIT2.0的概念,2.0更多的是我们告诉同学:“这里是你价值发挥的平台,是你能力提升的平台,同时,你跟我们的这段接触会是一段有品质的生命的旅程。”

那么,要做哪些事情能把我们想传达的这些信息真正地传达给学生?

我们仍然做了整个的校园人才发展计划。大体内容跟之前的做法没有太多的区别,不同的是,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给他们想要的东西。由此,我们增加了学校的培养计划。整个公司的发展策略本来是选、育、用、留,我们之前更多关注的是在前端选、用,然后育、留。我们发现,校招的这些同学的保留率大概是70%多,并且,基本上都在核心或者关键性的岗位,这些校招的同学对我们企业来讲,帮助非常大,并且忠诚度非常高。未来,我们依然会加大校园这一块的投入。

那么,我们offer的所有人里面真正参加宣讲会的人占比多少?答案是不到10%,也就是说,我们每年投入这么多精力、人力和物力的校招,在信息的直接传达和互动上非常的低。但是,还需要做校园招聘的宣讲会。因为,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VIT2.0的计划,然后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我们才有选择的空间,同时,我们也要去做我们的雇主品牌。

对于没有参加宣讲会的这些同学,我们要怎么跟他做更多、更直接的互动?或者,怎么提升我们对这些目标人群的直接影响?前几年很流行小型的校招交流会或者是见面会,但是我们发现,它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我们去年在招技术人员的时候,总共在全国做了5场小型技术交流会,平均一场会有两个通过技术交流会转化的offer,相对来说,投入产出比,我们认为不是很高。

这几年,我们的校招一直是在跟猎聘合作。我们在去年做校招总结的时候,也对项目小组提出了类似的问题,怎么影响到我们想影响的人群?就是做人群的垂直化运营,然后做人群垂直的管理,把我们的目标人群分类别、分人群,我们把这些人用不同的标签归结到不同的群里中,并与各个群里保持良好互动。

以上就是我们唯品会的校园招聘基本的情况,从1.0到2.0,包括我们的一些思考和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当然在这背后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和情况,我们也会不断的针对市场做出合理的人才计划调整。

本文根据猎聘论坛第30期 《同道·I Campus猎聘校园2017纷享会》分享内容整理而成,相关内容已得到分享嘉宾沈剑老师授权,仅代表嘉宾观点。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猎聘人才官保留文章之所有权利。

转载格式如下:

作者:猎聘人才官,文章来源:猎聘人才官(ID:liepinrcg)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