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又到一年凤凰花开的时节,2022届毕业生们面对困难,笑迎人生挑战,用一份份高质量的就业答卷,书写生涯启航的第一笔精彩。“财华有你”2022届毕业生风采录系列,记录即将起航的如歌岁月,展望未来热血的青春年华。让我们一起见证2022届sufers的奋斗硕果,并道一声祝愿,祝大家今朝前程似锦,明日共铸荣光!
1954年,时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姚耐为毕业生题词——“一切为着建设祖国”。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浪潮不断深化,上财学子铭记着“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庄严校训,为这个目标不断奋斗。Sufers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四重领域就业的比重逐年上升。第二个故事,让我们一起看看2022届毕业生在重点行业永葆初心、持于逐梦的匡时故事。
肖源
商学院2018级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毕业去向:
中建八局上海中建东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获奖情况:
上海财经大学家国征文二等奖*2;
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个人实践:
陕西省商洛市生态环境局
创业项目:
云顶雾芽西安茶业有限公司
选择求职之路
你的每一次沉淀都是积累
其实我一开始的道路选择并不是通过秋招(春招)来获取企业的offer,而是选择备战国考走考取公务员的道路。虽然最终的结果不尽人意,但我还是很感谢这段充实的备考过程,它对之后各种企业的综合笔试都很有帮助。我想说的是即使我们的每一次努力都变成了沉没成本,但它也会慢慢沉淀积累,在你的未来熠熠生辉。
在春招的过程中,我也收到了其他企业的offer,包括其他民营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最终我结合个人情况选择了中建东孚,中建东孚投资是央企中建八局的投资开发公司,主要负责房地产投资开发和物业服务。
求职心得
认清自己,有备而来,总结反思
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了解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具有优势,不要仅仅盲目跟风追求热门行业岗位,而是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分析与之的匹配度。可以通过模拟求职大赛和线下实习,去感受这个行业或者岗位是否适合自己,综合考虑,去选择某一方向付出努力。
其次,要提前准备,“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在找准了自己的方向之后,在秋(春)招的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要提前了解自己所投递公司的企业背景、文化等信息,完善自己的简历信息,加深对行业和所招聘岗位的理解,准备好HR可能会问到的相关问题。还可以通过模拟面试、与同学老师交流反馈等,提升自己的面试技巧。此外,注意复习自己专业的核心知识,在HR考察求职者的能力时,很可能会问到一些专业核心和基础知识。
同时,需要经常做到总结反思,一位前辈对我说:“求职其实是一个厚积薄发、不断调整的过程”,校园招聘是我们求职机会最多的环节,在每一次面试完或者笔试完之后,要及时给自己做一个复盘反思,认真总结自己在这一轮环节中的不足之处,并思考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如何优化,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
最后,我想说的是保证自己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我们在就业或者升学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总会面临一些挫折,面对着外界的打击,自己有时候会陷入自我否定和迷茫之中。正如我前文所说的一样,你的每一次沉没成本其实也是另一种变相的积累,我们要做的是在反思和总结之后,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和更强大的自己,重新踏上自己所选择的道路。
寄语: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走去。
颜晓琳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毕业去向: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杨浦区国安路小学
实习经历:
财大附小,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字节跳动
个人实践: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三等奖;
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会期服务志愿者
选择: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的本科专业是印度尼西亚语,曾经以为自己会成为一名印尼语翻译或是一名国际中文教师。在职业选择的岔路口,我始终向往有爱和光明的地方,因此最终选择成为一名小学教师。
多次跨领域的选择,给我带来了很多挑战,也造就了一个多彩的我。我把这一路走来的体验总结为“学一行,爱一行”。我相信,只要每一步我都脚踏实地,只要每个过程我都全情投入,那些走过的路都不是白走的。
心得:了解自己,相信自己,打开自己
找工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深入了解自我的过程。我曾在互联网公司实习,以为自己乐于出入高楼大厦,成为精英白领的一员。后来我发现,我好像不太适合这样的角色。于是我又开始尝试教育行业,当走进小学校园时,我发现那里有我喜欢的纯真和阳光。
求职的过程可能比求学要难,尤其当我们吃闭门羹的时候,常常会丧失信心,但这个过程正是加速我们成长的传送带。我们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找准目标,提升自己。首先,我们可以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先尝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其次,我们也不要忽视自己的发展潜力,大可以勇敢尝试自己感兴趣的行业。
我们也许很难将自己的爱好变成工作,但我们可以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在未来,工作可能会占据我们生活的很多时间,所以我们更应该去发现工作的可爱之处,找到快乐工作的诀窍。虽然我还没正式走上讲台,但在实习期间,在和小朋友的交流过程中,我常常能听到他们一些古灵精怪的问题,或是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常常为他们的机智勇敢和多才多艺而惊叹。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总能感到世界是彩色的,空气是温柔的,人们脸上也总是带笑的。这时我会想,小学教师固然有其辛苦的地方,但也一定常常被幸福包围吧!
寄语:
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这也是我选择这份职业的原因之一,做老师可以督促我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但其实做任何一份工作也都应始终保持虚心学习,积极向上的态度,让自己不停地往更光明的方向前进。我相信,只要认定目标,辛勤耕耘,我们都能收获更好的自己,一步一步走向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祝愿大家毕业时都能找到一份双向奔赴的工作。
刘静怡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
毕业去向: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个人实践:
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
上海财经大学党建和思政教育实践暨浙中调查项目;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五维”机制研究》课题研究
学术背景:
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毕业
选择: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回顾求职之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和个人优势,扬长避短,尽早确定心仪目标。对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我更看重平台高度、未来发展价值和个人在工作中获得的价值沉淀。在读研期间,我先后在高中、高校和央企做过实习工作,通过实战对比后,萌生了对企业工作的向往,这让我更精准、高效地为求职做准备。在振华集团的实习过程中,对最终能否获得留用机会,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我的缓解办法就是做好自己,专注做好眼下的工作,慢慢就不会被负面情绪牵绊,从而回到最好的工作状态。上课之外,我会留一些时间学习行业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然后在实际工作中带着问题去实习,带着复盘思维去思考, 既完成了工作也丰盈了自己。在实习结束后,我凭借着在实习期的整体表现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最终顺利拿到了心仪的offer。
心得:大道至简,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匆匆而至的秋招季,是最忙碌的阶段,也是明确自己去向的阶段,我是在实习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愿意深耕的行业,并学着怎么去提升自己的一些短板。找工作其实是一个考问和回答自己的过程,多听讲座,多去实习,给自己一些试错的机会,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并自己适合的工作。
出挑的简历是叩开工作大门的敲门砖,简历要亮出个人特色和优势,突出个人标签。在介绍校园活动和工作经历时加上心路历程、经验总结,用更立体的维度来论证自身与工作的匹配度,从而获得面试官的青睐。同时,我们要切忌一份简历走天下,针对不同单位的不同岗位,简历要有略微的差别,要保留最适合这个岗位的内容,并通过突出数字和业内比较熟悉的关键词来呈现自己在项目里承担的具体工作,这样才能从脸谱化的众多竞争者中跳出来。
在求职季里有一两次面试失败被拒的经历是很正常的,我们一定不要因此而垂头丧气,因为求职过程同样是迭代自己和优化自己的过程,我们需要的是从失败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总结在面试中的问题,思考怎样在下一次发挥得更好。我主要是通过和好朋友一对一模拟面试,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面试策略,厘清框架逻辑,使语言更加凝练、条理更加清晰,表达更加言之有物。当然在实际的面试中会有更多的外部因素影响发挥,所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度地集中才能更灵活地应对面试的突发情况。
最后,拿到offer并不是一个结束,而是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开始,虽然未来的工作一定会充满挑战,但我们一定要把挑战和磨练转化成力量,尽其所能做好准备。
寄语: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我们永远不要放弃奋斗和成长,去更美的地方,看见更亮的光,成为更好的自己。
龙雨倩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2020级税务硕士
毕业去向:华为财经税务
学术背景:人民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实习经历:
哔哩哔哩税务,中泰证券地产组行研,浙商证券债券投行,华为财经税务,蔻驰贸易财务分析
选择: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
在财大6年的学习时光中,我更多的是选择待在学校学习——本科时期,我的重心放在社团生活、校园学习上,实习经历较少;考研升学后,在不耽误专业课程的前提下,我才踏上求职的道路。
我很感谢在校期间学习的课程,从税收基础理论至前言财税政策,从国内税制至国际税收协定,从税务写作到税务案例分析,不仅让我了解到税务领域的专业性,亦让我在专业面试过程中如鱼得水。
我的求职经历也是迷茫且反复的,为感受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公司文化,实习方面也尝试了多种选择,互联网税务实习生、债券投行实习生、券商研究助理和外企财务分析实习生等等。但我与税务一直有着不解之缘,本科是税收学专业,考研升学后继续在财大就读税务硕士,并有幸一直接触到税务相关的实习,最后在华为暑期项目中成功留任,早早斩获offer。
求职是相互选择的过程,我发现税务领域的工作会更尊重我所学习到的知识,专业的税务架构与工作内容能激发我极大的求知欲和满足感。同时,公司文化、工作氛围、员工培养体系等,都是我求职选择中很重要的权衡因素。
心得:深度思考,举一反三
求职是艰难且迷茫的,我也是兜兜转转、经历失败、不断反思,才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首先,勇于选择,善于总结。如果还没有想清楚未来的道路,一定要勇于选择和尝试,实习后才能更好地了解岗位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与发展前景;同时,积极与家人朋友们请教和分享,减少求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试错成本;此外,复盘每一次实习经历,总结出的喜欢和不喜欢的特征,善于使用排除法,形成自己的求职标准。
其次,把握机会,全力以赴。认真学习每一门专业课,认真对待每一场面试,积极准备每一件重要的事情。准备的过程都是为自己储备实力,机会很重要,实力更重要。
最后,深度思考,提升自我。深度思考不限于学科、理论,还要主动探究当下工作的意义,厘清每一项工作的背景、缘由、侧重点。转变校园里的学生思维,慢慢培养自身的职场思维,争取脱颖而出,顺利步入社会。
寄语: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烦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没有人要求我们在二十的年龄决定未来一辈子的职业道路。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让每一个选择都有意义!
“这一生波澜壮阔或是不惊都没问题,只愿你能够拥抱那种美丽。”
吴明熠
法学院2018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
毕业去向:
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专任教师
科研经历: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研究课题十余项;
副主编或参编《法治政府概论》《行政程序法学》等出版论著四部
获奖情况:
多次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
第十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
第二届全国高校党内法规研究生论坛论文三等奖;
“仰望星空·新格局下自贸区的法治建设”第二届全国法学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
选择:力学笃行,行必致远
选择读博即是选择了一条不断探索求真的学术之路,而进入高校则是这一路径的良好衔接。于我而言,科研的动力源于兴趣,关注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才能更好地保持着持续钻研的驱动力。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在进行创新性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难题,想要取得不一样的科研成果,其过程也必然不同。只有保持敢于质疑权威、迎难而上的学习态度,才能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克服面对难题的恐惧。
心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尽早地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尤为重要,在确定方向上的持续用功则是不断接近目标的关键途径。以科研工作的职业方向为例,有意识地以批判意识为基础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成果导向为基础关注有效时间内的学习效果尤为重要。
优质论文的发表是每位科研工作者的必经门槛,就论文投稿而言,除了文章质量之外,关键还在于目标期刊的录用偏好。首先,应明确文章投稿的期刊档次,并通过查询目标期刊近3-5年发表的论文主题,了解该期刊的文章录用类型偏好,如在近些年发表过与自己文章主题相近的论文,则将提高文章接收的可能性。其次,还需多关注目标期刊的审稿及见刊周期,期刊的审稿和见刊周期有长有短,应适当根据自身情况对所投期刊的顺位作出排序。最后,在投稿前,还可通过学术交流提高文章质量,多参与各高校或学术机构组织的学术论坛,在学术交流后得出文章的修改建议,这样便更好地完善了论文。
在我看来,想取得科研能力的成长,积累与坚持不可或缺。对待科研,首先应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囿于博士生学习时间所限,可适当地将文献阅读与成果转换有机结合,即通过阅读发现问题并确定选题,进而搜集并阅读与选题相关的所有文献,切合自己的选题进行文献综述,明确最终的写作视角。其次,科研的过程应坚定信心,治学如事茶,“不知茶之美恶,在于制造之工拙而已,岂岗地之虚名所能增减哉”,茶之优劣,大抵取决于种茶、制茶之巧拙而不以品牌虚名来评定。所以既然作出了决定,要有不惧怕未知困难的韧劲与恒心。
寄语:
“生活并不会一直刮顺风,常常会遇到逆风,偶尔还会刮几场龙卷风。一帆风顺过于理想,乘风破浪才是唯一的选择。”祝愿每位同学都能不为杂念所累,悦纳五彩斑斓的自己,可摘星辰,可闪微光。
王道平
财经研究所2018级城市经济与管理博士
毕业去向:剑桥大学休斯学堂
访学经历: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英国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学术背景: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财经大学“学术之星”
选择:做有趣的事
今天的路,并不是多年前所预知的。读大学的过程中,我一直处于摸索前进的状态。但现在,我明晰到自己的性格比较适合做研究,并且能从经济学研究中感受到乐趣。如果你也与曾经的我相似,那请不要害怕、不要心急,无论是坚持寻找自己喜欢的事,还是努力使自己喜欢上现在做的事,只要最后让自己的生活有趣起来,就是最好的选择。
心得:努力了总有一些收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研究要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只有感兴趣,才能在这个领域不断思考,才会做出有创新性的研究;最好放眼全球重大难题,聚焦国家现实需求,选择有价值的课题开展研究,这样才会有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对这个研究保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要选择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研究目标,这样才更有效率;要聚焦在一个研究领域,只有在一个方向上不断深挖,才能有一定深度的认知和产出。
选定一个方向后,要持之以恒,要“坐得住冷板凳”,不能朝秦暮楚。积极按时完成计划课程,为从事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课程之外,精读相关书籍和前沿文献,加深对相关研究的理解,力争自己的知识紧跟学术前沿;同时,好的研究,少不了反复的设计、实验和打磨,这样才能使研究变得越来越完善。
像西游记中的取经之路一样,科研之路上虽然美景无限,但也充满艰难险阻,时常要面临反复推倒重来的折磨、长期坐冷板凳的寂寞、以及成家立业的社会压力。应对科研路上的困难,一方面,打铁还得自身硬,不但要有过硬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研究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创造性,没有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做后盾是不行的;另一方面,要多寻求合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专业知识和想法,这些想法碰撞在一起,也许就会擦出很多火花,每每想起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合作就感觉很神奇。
寄语:
做研究要有经济匡时的梦想,要有踏踏实实的努力,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要有精益求精的匠心。
来源 |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