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刚结束不久,春招又马上要开始了。在复旦大学的招聘会上,我碰到了电气工程专业的小张。他手里已经有了四份offer,分别是华为15级工程师、比亚迪研发岗、江苏电网和某省选调生的岗位,可这个00后小伙却满脸发愁:“大家都说工作的尽头是编制,可电网的待遇也很好啊,到底怎么选呢……”
这届年轻人找工作时的焦虑,催生出了新的职场生存办法。互联网大厂裁员的消息经常登上热搜,曾经喊着“35岁退休”的00后突然发现,爸妈嘴里念叨的“铁饭碗”,如今在职场上成了抢手货。
“国家队”翻身:从没人要到最吃香
十年前,清北的毕业生都争着进外企,那场面还仿佛就在眼前,可现在情况完全变了。上海交大2023届就业报告显示,国企的签约率比上一年猛地涨了12%。中建三局有个分公司的HR说,今年收到的简历质量高得让人惊讶:“清北的硕士来抢施工的岗位,这要是在五年前,想都不敢想。”
这种变化背后,是现实给大家上的残酷一课。程序员李磊在某大厂工作时,经历过上午刚接到修改需求,下午就收到裁员通知的事。现在,他正在准备考电网的试,他说:“以前还笑话电网工资低,现在才明白什么叫时薪性价比高。” 职场上这种观念的大转变,让“稳定”这个以前看起来有点保守的要求,成了00后找工作时最看重的一点。
永远不会倒的“国企超强组合”
在众多“国家队”企业里,有六家企业就像职场里的避风港:
电力界两大巨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就像电力行业的“双子星”。每年秋招,电气专业的学生都为了进这两家公司抢破了头。2023年,国家电网统一招聘2.3万人,但是报名的人数超过了50万,竞争激烈程度都快赶上省考了。特高压工程师王昊算过一笔账:“在杭州电网工作,公积金就能把房贷还上了,这可比在互联网公司的时薪划算多了。”
铁路行业的超级巨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掌管着全国3.8万公里的高铁网,就像人体血管里的红细胞一样,不停地为经济发展“造血”。去年秋招,轨道信号专业的小刘发现:“连西南交大的毕业生都被抢光了,现在铁路局招人,都要看英语六级成绩了。”
烟草行业的“印钞机”:中国烟草总公司的厉害,从郑州烟草研究院的录取名单就能看出来,全是985高校的硕士。虽然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喊着要戒烟,但这个每年缴税1.4万亿的“现金奶牛”,给员工发年终奖的时候可一点都不小气。
能源领域三大巨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组成的“能源铁三角”,就算在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下,依然稳稳当当。大庆油田有个90后的工程师陈晨说:“油价上涨,我们的奖金就跟着涨;油价下跌,国家会给补贴,这才是真正能避险的‘资产’。”
航天领域的“梦想工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靠着“包吃包住包对象”这样实在的福利,征服了很多学理工科的男生。去年,某研究所开招聘会的时候,HR直接抛出大招:“解决北京户口,家属楼均价8000。” 话音刚落,现场的简历马上就堆成了小山。
核能领域的“守护者”:中核集团在福岛核事故之后,不但没受影响,反而发展得越来越好。在浙江三门工作的00后操作员小林说:“我们控制室的防震级别比核电站还高,在这里上班感觉比住酒店都安全。”
体制内的新玩法
这些“超级稳定”的企业,正在改变大家对传统工作的看法。深圳供电局有个95后的女生苏晴,白天去巡查线路,晚上就在B站当up主,她把变电站拍成科幻大片,收获了上百万的点赞。中石化西北油田有个00后的技术员王野,在戈壁滩上开直播,教网友认识钻井设备,没想到还带火了油田旅游。
新的职场理念正在形成:借助体制内工作的机会,给自己的生活争取更多主动权。就像进了航天五院的清华博士张涛说的:“在这里研究火箭发动机,既能为国家做贡献,又不用担心下个月交不起房租,这是双赢啊。”
成功入职秘籍:应届生身份超重要
要是想进这些“永远不会倒的大企业”,一定要记住三条重要的规则:
校招机会很关键:80%的岗位只招应届生,错过了这次机会,可能就再也没机会进去了。
符合考试要求更重要:电网的行测、烟草的职测、铁路局的专业考试,都有各自的规律和套路,得提前摸清楚。
实习经历能加分:中核集团有个HR透露:“要是有在核电站实习的经历,笔试能加10分。”
站在秋招的岔路口,00后们用自己的选择,重新塑造着职场的价值观。在这个变化快速、充满不确定的时代,“稳定”变得越来越珍贵。这些“国家队”企业提供的,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能对抗不确定性的保障。毕竟,在这个时不时就有意外发生的时代,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才是年轻人最大的安全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