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章精选 正文
硬盘(Hard Disk,HD),主要用于保存计算机运行时需要的数据以及运算结果。
在IBM 286、IBM 386时代,并没有硬盘,因为当时计算机是采用3in、5in磁盘,这些磁盘容量只有1.4MB左右。在386时代后期,硬盘开始出现,不过当时人们所接触到的首款硬盘,容量也不过 20MB。
世界上第一块硬盘出生在1956年,是IBM公司制造的350RAMAC(Random Access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其容量为 5MB,盘片直径为 24in,盘片数为50片,重量上百公斤。盘片上有一层磁性物质,被轴带着旋转,由磁头移动着存储数据,实现了随机存取。当时这种硬盘被用于银行、医学等领域。
1968年,IBM 公司针对RAMAC庞大的体积及低效的性能等缺点,从而提出了“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两年之后,磁盘正式诞生。1973年,IBM 公司制造出了一台640MB的基于Winchester 技术的硬盘。作为现代硬盘的始祖,这款硬盘的原理与目前的硬盘相似,但是重量依然非常惊人。
1979年BM 发明了薄膜磁头,这项技术令硬盘的体积可以大大减小,速度可以更快。同时期IBM 推出了 IBM 3370,这是当时第一款采用 thin-film 感应磁头及 RLL(Run LengthLimited)编码配置的硬盘。
1980年,两位前IBM员工创立的公司,开发出5.25in规格的5MB硬盘。这是首款面向台式机的产品,而该公司正是希捷公司。
1986年 IBM 9332 诞生,它是第一款使用更高效的1-7RLL(Run Length Limited)代码的硬盘。1989年第一代磁阻(MagnetoResistive,MR)磁头出现,虽然MR头结构早在1975 年就提出了。
20世纪80年代末,IBM 公司推出MR技术令磁头灵敏度大大提升,使盘片的存储密度较之前的 20Mb/in?提高了数十倍,该技术为硬盘容量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基础。
1991年JBM 磁阻磁头硬盘出现,使硬盘的容量进入了GB级别。磁阻磁头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所以盘片的存储密度可以得到几十倍的提高。IBM应用该技术推出了首款3.5in的1GB硬盘。
1993年GMR(巨磁阻磁头技术)推出,这使硬盘的存储密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1970-1991年,硬盘盘片的存储密度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从1991年开始增长速度到 60%~80%;至今,速度提升到100%甚至是200%。
从1997年开始的惊人存储密度增长速度提升得益于IBM 的 GMR 技术,它使磁头灵敏度进一步提升,进而提高了存储密度。1995年,为了配合Intel的LX芯片组,昆腾与Intel携手发布UDMA 33接口--EIDE标准,将原来接口数据传输率从16.6MB/S提升到了33MB/S。
同年,希捷开发出液态轴承电动机(Fluid Dynamic Bearing MotorS,FDBM)(电动机就是常说的马达)。所谓的液态轴承就是指将陀螺仪上的技术引进到硬盘生产中,用厚度相当于头发直径十分之一的油膜取代金属轴承,减小了硬盘噪声与发热量。
1996年,希捷收购康诺。
1998年2月,UDMA66规格面世
2000年,昆腾火球硬盘销售火爆。
2001年,昆腾将磁带机业务出售给Maxtor(迈拓)公司,综合昆腾硬盘的优点,出品了540和740系列硬盘,这两款硬盘特别容易出现坏磁头故障。2003年1月,日立宣布完成20.5亿美元的收购IBM硬盘事业部计划,并成立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
2005年日立和希捷都宣布了将开始大量采用磁盘垂直写入技术,该原理是将平行于盘片的磁场方向改变为垂直,更充分地利用的存储空间。2005年,硬盘制造商希捷宣布收购了迈拓。2007年1月,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宣布将会发售全球首只1TB的硬盘,比原先的预定时间迟了一年多。硬盘的售价为 399美元,平均每美分可以购得 27.5MB 硬盘空间。2007年11月,迈拓硬盘出厂的预先格式化的硬盘,被发现已植入会盗取在线游戏的账号与密码的木马。
2009年2月,东芝并购富士通硬盘部门。
2009年3月,西部数据推出四碟装2TB硬盘,将传统硬盘的总容量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9年希捷推出2.5TB硬盘。
2010年日立推出STB硬盘。
2011年3月西部数据收购日立,日立环球改名HGST
2011年希捷收购三星电子硬盘业务。
猜你喜欢
- 2025-01-09 Linux系统磁盘分区管理LVM概念及扩容操作
- 2025-01-09 SSD并不可怕 设置不当掉速毁盘才可怕
- 2025-01-09 你还在用传统的机械硬盘吗?
- 2025-01-09 分析固态硬盘买多大容量最值
- 2025-01-09 云存储"六大金刚":哪一个服务适合你?
- 2025-01-09 生猛的小将 OCZ T150 480GB SSD评测
- 2025-01-09 Galaxy Note 20/Note 20 Ultra和Galaxy S20/S20 Ultra规格参数对比
- 2025-01-09 游戏玩家的SSD应该选择多大容量
- 2025-01-09 2TB硬盘啥时候300元以下?单碟2TB之时
- 2025-01-09 集装箱内尺寸是多少?20GP/40GP/40HQ分别装多少个方?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
- newcoder (56)
- 字符串的长度是指 (45)
- drawcontours()参数说明 (60)
- unsignedshortint (59)
- postman并发请求 (47)
- python列表删除 (50)
- 左程云什么水平 (56)
-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 (45)
- 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工作在什么区 (45)
- 编程题 (64)
- postgresql默认端口 (66)
-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48)
- 产生系统死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 (51)
- 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 (62)
- 在vi中退出不保存的命令是 (53)
- 哪个命令可以将普通用户转换成超级用户 (49)
- noscript标签的作用 (48)
- 联合利华网申 (49)
- swagger和postman (46)
- 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强调 (53)
- 172.1 (57)
- apipostwebsocket (47)
- 唯品会后台 (61)
- 简历助手 (56)
- offshow (61)